课程评价是指检查课程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实现的程度如何,以判定课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网上买足彩的正规app课程评价的模式有以下几种观点:
1.目标评价模式。
此观点由“课程评价之父”泰勒提出。其基本观点是:确定课程目标(最为关键的一步);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根据目标评价课程。它的优点在于,由于这一模式既便于操作又容易见效,所以在很长时间里在课程领域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它只关注预期的目标,会显得很死板,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因素,因而遭到不少人的批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此观点由斯克里文提出。其基本观点: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除了要关注预期的结果之外,还应关注非预期的结果。更多地考虑课程计划满足实际需要的程度。此观点的优缺点在于:目的游离模式游离了课程编制者的目的,评价者很可能会用自己的目的取而代之。而且,严格地说,目的游离评价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因为它没有一套完整的评价程序。但是它能够更灵活的看到课程实际过程中的收获。
3.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式
CIPP模式包括四个步骤:
第一,背景评价;
第二,输入评价;
第三,过程评价;
第四,成果评价。
4.CSE评价模式
CSE即美国加利福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Evaluation)的简称。
该模式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需要评定;
第二,方案计划;
第三,形成性评价;
第四,总结性评价。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通常利用前两种评价模式对课程进行评价。例如,王老师在给同学们上朱自清的《背影》这堂课之前给自己的课撰写了教案,其中有教学目标。课后王老师只是对照教学目标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就这是典型的目标评价模式。另外,张老师虽然也写了教学目标,但课后张老师不仅依照教学目标来评价学生,还询问同学们在课堂上对于这篇文章的感受,以及自己回家有没有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这种就属于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资料来源:知乎https://zhuanlan.zhihu.com/p/108238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