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全媒体记者宋献霞 通讯员常素芳报道 开封大学立足教学实践,创新谋划、广纳博鉴,主动参与和积极汲取河南师范大学“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实践与经验,努力探寻“四史”教育精准、立体、特色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聚焦点和结合点,形成了既有地域特色又有时代特色的思政课实践课教学模式。
开展课堂叙事性教学,明理增信。课堂叙事性教学是课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通过小故事大主题等教学设计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主题,具有贴近教材、场域便利、互动性强的优势。如何准确、恰当、有效地将党史知识融入思政课教学之中,着力“形散神不散”,以课堂叙事性教学为切入点,有理有据地讲好中国故事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抓手之一。该校通过讲好百年党史中最真实、最接地气的故事,最美好、最激扬的故事,最独特、最感人的故事,为学生讲清楚中国的历史命运和道路选择,讲清楚中国的发展进步和辉煌成就、讲清楚中国面临的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讲清楚中国的美好前景和无限希望。学生在感叹和感动的同时,爱党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并深植于心。
立足平台情景式教学,崇德望远。平台情景式教学是通过开发、搭建、整合校内实践教学平台或校内设施,以微视频制作、作品展览、情景剧演出、文艺表演、展馆讲解等活动型、鉴赏型、模拟型、研究型教学形式,该校结合教学内容和特点,把“教”的目标成效化育于“学”的感知践行中。开封是一座红色的英雄之城和革命之城,用好地方红色教育资源优势,对于增强党史融入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事半功倍。《开封红色记忆》就是思政课教师在该校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地方红色资源特色融入思政课的创新实践。该课程以开封红色历史、故事为素材设置了13个专题,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铁肩担道义李大钊》等,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征程中、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为学生展示了激扬前进、充满活力的美丽开封;在平实动人的革命者的英雄事迹与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中让学生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深厚的为民情怀与坚定的理想信念。专题讲授结束后,任课教师组建团队组织学生通过红色电影配音、幕布剧、革命展馆讲解等进行成果展示。在情景式教学展示过程中,学生通过资料查阅、社会调查、问题讨论、制订方案、排练演讲、实景模拟、撰写脚本等,进一步深化了知识理解,筑牢了信仰根基。目前,《开封红色记忆》已成为开封大学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一张亮丽名片。
着力基地体验式教学,追根铸魂。思政课如何讲得入耳入心,讲得有血有肉,讲得有滋有味?基地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丰富多样和真实可感的场景与环境中,有利于潜移默化地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跃升。对此,该校思政部教师积极带领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红色历史遗存、政治生活馆、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参观调研,将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生动的现实素材与教材体系有机相融。学生在实践中的所听、所看、所思、所悟,进一步丰富、深化了教学内容;体验中的感动、震撼、钦佩、鼓舞,更坚定了他们奋力前行的精神力量与信念信仰。积极而长远的影响使思政课教学更加“有质而无形”。
聚焦网络延展式教学,应时顺势。网络延展式教学主要是依托和借助网络学习资源、学习平台、思政课公众微信号、主题网站红色版块等,引导学生获取和把握最具前沿性、专业性的教学资源,实现即时互动、答疑和调查,从而进一步延伸教学空间、拓展教学资源。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不可回避的,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更使得网络教育成为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开封大学思政部教师综合运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微电影、共享性学习资源等技术手段,将网络变成思政课教学的新平台。教师使用视频编辑软件对其加工整合,制成主题鲜明、内容鲜活、形式鲜亮的小短片,根据课程内容与教学进度取用,并适时评析讲解。学生从“可听”到“可唱”“可视”,观有所思、思有所得,教学效果明显。此外,该校思政部积极创新微信公众号,打造红色文化宣传平台。组织筹划、接续推出了讲好“四史”故事、弘扬“四史”精神与“图”说党史等系列主题栏目;带领学生参加微信公众号的“万名师生读党史”活动。丰富多元的网络教学方式,有效实现了“四史”教育的立体融入,实现了网络延展式教学与课堂叙事性教学的相辅相成、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