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显示,半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业技能”,专家称——
还没有创业,别高估了自身的能力
12月16日,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创业研究中心完成的《全球创业观察中国报告》在清华大学科技园发布。报告显示,中国的创业活动在全球仍然属于活跃状态,高学历创业者(指获得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创业者)的创业活跃程度排在全球创业观察的60个参与成员中的第22位,有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
调查显示,2005~2010年间,我国大学生认为创业机会有所增加。表现为2005年,认为“在随后6个月中存在创办新企业的良好机会”的比重是32.43%,到2010年,该比重上升到44.13%。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以机会型创业为主导,其机会型创业指数在2005~2010年间是生存型指数的4.7倍。这表明,高学历创业者的目的不仅在于挣钱,更多是为了锻炼自己和实现自己的精神诉求。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创业研究中心主任高建却依然认为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足,有5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创办企业的技能和经验”是一种没有创业的“事前主观评价”,是对自身创业能力的一种高估。创业更需要具备实践知识,在学习教科书中是难于获得的。这可以从另外一个问题的回答中看到端倪。有35%的大学生认为,“对失败的恐惧妨碍创业”。因为“恐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实践缺乏感知。
他在与清华大学创业学生的接触中,感受到高学历创业者目前最缺乏的是管理技能的培训和运营公司的能力,“这和是否拥有技术并不是一回事”。目前,学校通过开设课程、提供创业导师等为大学生创业者传授创业的间接经验。
中国最大全媒体舆情监测和新闻资讯服务商优讯公司创始人、海归博士蒋亚洪认为智商不同于情商,他建议创业者合理利用高学历。第一,读书是为了学会一种思维方式,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读好的学校是上台阶,能给自己更好的机会接触优秀的人;第三,在读书时可以思考自己的人生究竟想要什么。
同时,报告中显示大学生创业对资金的需求不高。10万元以下的比重为49.75%。其中,5万元以下的比重是34.63%。大学生创业偏好的行业是顾客服务类的行业,有近90%的学生选择这类行业。
不仅如此,大学生创业能创造更多的创业贡献,包括对就业的贡献、对创新的贡献和对企业成长的贡献。有95%的大学生认为其创业能够创业新的就业岗位,预期能创造6个以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达到47%。预期能提供全新产品和服务的大学生占24.14%。预期未来5年能创造20个以上工作岗位(对成长的贡献)占35%。远远高于一般的创业活动的预期就业贡献、创新贡献和企业成长贡献。
但在创业环境问题上,报告表明中国总体上仍处于有待改善的状态。与美国相比,中美的创业环境比较的最大弱项在商务环境、文化与社会规范方面。从单项看,中国在市场变化和开放程度、基础设施、政府政策上优于美国,即表现在硬件、规制的环境为主的方面,中国的创业环境优于美国;但是在商务环境、文化与社会规范和政府项目上,则是美国优于中国,即表现在软件、规范的环境方面。
高建指出,这种差异很值得我们反思文化因素在创业中所起的作用,中国作为创业活跃的地方,其可持续的基础应该来自文化、商务环境的支撑。清华正在尝试为创业者营造宽松的环境,但他说,高校妄图通过开设一门“创业教育”课就认为覆盖了创业教育是不全面的,他也并不要求所有学生创业,只是鼓励学生可以在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意的基础上,尝试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之外是否能运行成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王亚栋希望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要不怕失败,社会应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宽容失败”的创业环境。据悉,人保部今年出台的新政策将为大学生提供小额担保的金额提升至10万元,无论在校期间或是毕业后都可以通过相关证明申请贷款,同时,人保部将在税收减免、收费优惠等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实习生 陈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