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从2005年开始,全国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
2005年底的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显示,中国六十五岁以上人口逾一亿人,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点七。
如此庞大的老年人口,如何保证他们安度晚年,让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摆在中国政府面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宋春丽代表寄语青年
中青网3月6日讯(记者 田琳) 自中国有效实施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得到迅速、有效的控制。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421”家庭的出现,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孩子一人将要承担四位老人的赡养责任。且不说目前国家社会统筹养老保障水平低,即使养老资金都能到位,“空巢老人”的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因为钱可以无限投入,而孩子只有一个。
2006年春节,宋春丽像往年一样被多家电视台邀请给贫困老人、孤寡老人拜年,电视台希望她能够与这些老人一起过年三十,一起吃年夜饭。宋春丽考虑再三,终于还是拒绝了。不是她不想去,因为她自己的母亲已九十高龄,平日里自己工作繁忙,到外地拍戏经常会长时间不能陪伴老人。为人子女的她,实在是想尽尽孝道,陪年迈的母亲过个团圆年。
“中国的‘空巢老人’太多了!”宋春丽忧虑地说,“这些老人该怎么办?”
素有“中国荧屏第一母亲”之称的宋春丽,自己却未生育,她将唯一的侄子视如己出,两人感情非常深厚。她以自己的家庭为例:“我的母亲有我和哥哥两个孩子,哥哥育有一子,这一个孩子既要承担自己所必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又要承担整个家庭的重担。一到春节,他就忙得团团转。要看望奶奶,陪伴自己的爸爸妈妈,还要照顾到他的姑父姑母……孩子也很可怜,尤其80后一代的年轻人,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面临的压力又太大,难怪现在年轻人得抑郁症的不在少数。”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其实还有很多。‘空巢老人’的现象,也会越来越严重,因为年轻人或因为工作,或因为自身原因,能够陪在老人身边的太少。这么多老人,他们的老年生活怎么办?”
“必须要有一个可行的措施,比如建立更多的敬老院,让‘空巢老人’到敬老院去养老,有其他老人作伴,或许不会再感到寂寞。”宋春丽说,目前的敬老院多以营利为目的,社会公益性质的少,收费较低的就更少。即使有,也会因为资金投入问题缺专业人员和缺设备,条件差。条件稍好些的,年收费动辄二三十万,普通家庭根本支付不起。中国的老年人口逐年上升,养老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妥善安排老年人的生活,对社会安定等各方面都会带来好的影响。“一定得多想办法。”宋春丽再次加重语气说。
对于子女和父母双方是否能够接受老人到敬老院养老的问题,宋春丽坦言,自己本身就不能接受。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一方面出于亲情原因,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会尽孝道,陪伴老人身边让老人安享晚年。照顾生活是其次,最主要的是让老人开心,因为看儿女承欢膝下,才是老人最大的安慰。另一方面,目前的敬老院很多都缺少亲情服务,尤其是年轻人,缺乏爱心和耐心,虽然嘴上可能管老人叫“妈妈”,可实际上对待老人并不像自己的亲人,只是出于职业要求,工作只是为了拿工资。哪个老人愿意整天看“儿女”脸色?宋春丽跟记者说,有一次剧组安排一场在敬老院拍摄的戏,亲眼看到令她感到心酸的一幕:一位老人跟年轻的工作人员抱怨自己头疼,小姑娘头也不回冷冰冰地回她:头疼就吃药!老人说吃过了,头依然疼,小姑娘则毫无耐心地冲老人嚷:疼了继续吃!
对于工作人员的态度问题,宋春丽表示可以理解,因为毕竟很多敬老院工作人员要面对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而且往往因为人手不够,一人要承担很大的工作量,难免失去耐心。“我不可能把老人送去这样的敬老院,我想其他的为人子女者,也不会愿意把亲人送去。”宋春丽希望敬老院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专业培训,尤其是培养工作人员的爱心服务意识,要对老人嘘寒问暖,体贴老人,多安慰,像爱自己的父母一样爱敬老院的老人,不能让原本就失落的“空巢老人”走出“空巢”又走进“冰窖”。
“空巢老人”的寂寞,当然是敬老院不能完全解决的,子女还是要多关心老人,不是把老人送去敬老院就算尽到养老的责任了,最主要的是让老人感受到自己对老人的关心。虽然儿女可能不能经常陪在父母身边,但是爱父母之心要让父母体会到。这就要靠年轻人自己的努力了。媒体也要正确地宣传引导,不要只关注娱乐报道,误导年轻人。说到媒体的宣传作用,宋春丽不免提高了声调:“我们这一代人从小接受的观念就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是现在的媒体带给青年人的信息则是错误的,错误的引导青少年盲目追星,急功近利,过度渲染演艺界,误导青少年甚至为人父母者的观念,陷入‘当明星,挣大钱’的怪圈,甚至搞成了全民娱乐!”宋春丽表示,青年人还是要立足自身岗位,每一份工作做好了都值得骄傲。“大学生扫大街为什么就不行?扫大街的就应该是文盲吗?媒体关注的重点应该是大学生扫大街是否能够胜任,而不是毫无意义的讨论什么值得不值得的问题。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做什么,而是在于做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