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通气会,介绍2011年全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三局副局长张瑞宇介绍了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工作开展情况。
2011年国家开发银行发放助学贷款突破100亿元,占当年全国高校学生贷款总人数的近80%。自2005年开创高校助学贷款的“河南模式”以来,国开行累计发放助学贷款300亿元,支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超过560万人次,其中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386万人次。
作为中长期投融资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来将助学贷款作为支持民生金融的重要内容。国开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元表示,大学生是时代的精英,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国开行大力开展助学贷款业务,旨在贯彻国家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发挥开发性金融优势,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高等教育,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国开行是在全国助学贷款工作陷入困境的关头勇敢地承担起社会责任的。2004年,生源大省河南发生国家助学贷款招标业务流标,其他一些省份也出现类似现象。为了破解学贷困局,国开行从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主动承担河南省的助学贷款业务,运用开发性金融方法,成功探索出高校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并在各地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掀开了助学贷款工作新篇章。2007年,为进一步扩大受助面,方便学生,真正实现应贷尽贷,国开行提出全新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模式,在甘肃等5省市试点后,2008年在全国全面推广,得到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普遍欢迎,被许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长称为民心工程、爱心工程。
国开行完善助学贷款模式,将开发性金融的融资优势和教育部门的组织协调优势相结合,形成了教育部和国开行统一组织领导,财政、人行和银监等部门支持配合,国开行省级分行和省教育部门协调管理,县级(或高校)资助中心负责具体的运作体系。目前,国开行助学贷款业务体系覆盖全国25个省(区、市)、1695个县(区)、2564所高校,服务网络覆盖全国广大城乡县域乃至乡镇,学生上大学前在家乡就可以获得贷款。包括新疆和西藏在内的中西部全部18个省份均实现了业务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贵州省近40%、革命老区甘肃会宁县70%和陕西富平县52%、三峡库区重庆开县60%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获得了国开行助学贷款。
为提高效率,方便管理,国开行开发了助学贷款管理信息系统和学生在线申请系统,实现了从贷款申请到贷后回收的电子化管理,学生在家乡、在高校都可方便地通过网络申请贷款,在全国任何地方都可通过网络偿还贷款,极大方便了学生,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助学贷款是信用贷款,无需任何抵押担保,要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必须做好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才能将这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持续办下去。几年来,国开行联合教育和人行等部门,累计向全国约300多万名高校学生进行了政策宣传和诚信教育,既让学生贷前明白、贷后守信,又让学生和家长体会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同时推动社会信用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确立。2011年,助学贷款首次进入还款高峰期,开行提出了“贷后管理考验年”、“机制建设检验年”的工作思路,联合各级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通过现场推动、组织座谈、政府参与、督促管理等方法,使助学贷款违约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为长期良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国开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不仅有效解决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大学问题,也对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作用,社会效益显著。一是有效解决了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广大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上学难的问题,促进了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落实。二是解决了高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地方高校学费欠费率高的问题,打通了高校的资金循环链条,大大缓解了学校经济压力,保障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三是间接支持了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助学贷款使农村家庭将本来用于孩子上学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四是贷款学生提高责任意识、自强意识、诚信意识,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尽快成材。
作为助学贷款主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将坚持稳中求进原则,积极支持符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积极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切实将助学贷款这项惠民工程办好。